12/04/2016

Coleman Peak1 400B維修紀錄

從去年2015年5月整理屬於自己的第2盞汽化燈後,到目前已經幫自己與朋友陸續整理了4盞汽化燈,以及3個汽化爐。這種既危險又安全的「玩具」可謂是一理知百理通。不過要提醒大家,汽化燈爐雖然使用上有其樂趣,了解它的原理後,也相當信任它的安全性。但這終究是火的使用,還是要格外小心謹慎喔!

這次寫文起因是有友人托了一顆汽化爐要我幫忙整理,並且希望我PO文分享維修紀錄,所以久未除草的這Blog得到了年度除草機會(OS:其實一直都是板主自己懶,懶到連FB留言都屈指可數)。

言歸正傳,初步知道爐子故障問題有以下:

  1. 打氣棒的橡膠皮碗有破裂,需要換新。
  2. 爐裡的燃料倒出來,呈黑色液體。聽說是從他父親那邊取得的爐子,但是已經許久未被使用的爐子。

趁著昨天小R剛買了他的生日禮物自己玩耍中的空檔,於是把這顆爐拿出來整理。下面以相片說明來呈現維修過程:
 這次的維修主角Coleman Peak1 400B

要處理打氣棒的皮碗問題,要先分解打氣裝置。圖上卡榫旋開後,即可取出打氣棒。

 檢查取出的橡膠皮碗,已經老化且硬化破裂。

順便用專用工具拆下逆止閥,檢查運作是否正常?沒有問題就裝回去了。

 準備處理皮碗問題,通常是直接購買新皮碗換上即可。偏偏我這人是能夠DIY省錢的話,再麻煩都是自己搞,於是找了手邊有的皮革廢料準備DIY一個皮碗。

使用泡過水軟化的皮革,剪出一個合適大小的圓形皮革。

 利用火烤定型方式,讓皮革變成一個碗狀,中間需要再挖洞加工,方便裝上打氣棒。

做好的皮碗確實按原廠方式裝回打氣棒上。

皮碗用機油充分浸泡後,裝回油壺上的打氣孔。
到此,應該已解決了第1個故障問題。

 再來是解決油壺內的油汙問題,先倒一點去漬油再道出來看,確實有黑色污漬,但看起來好像還好。

 再用去漬油及酒精陸續倒入油壺中清洗,不得了了,真的髒到不行!
就這樣重複清洗,直到倒不出黑色油污為止,這樣就解決了第2個問題。

 最後當然是進入試爐階段。
倒入去漬油,打氣棒加壓油壺後,點火預熱油管。

預熱完成後,藍藍的火焰表示有充分燃燒,連爐架的鐵片都被燒紅了。
100%維修完畢!
這樣維修費就是只有一瓶酒精、一瓶去漬油囉,大家一起省錢DIY呦~~

5/27/2015

維修Coleman 200A汽化燈紀錄

年了,不僅是這個Blog兩年都沒有新文章外,也是開始外出露營超過兩年了!兩年前,因緣際會的關係帶著一群媽媽朋友體驗露營後,也就展開了我們家開始露營的生活,平均每月至少一次, 目前總次數應該也接近25~30次之間。隨著一次次的露營,裝備也慢慢的增加,這次增加的裝備就是造成我想寫這篇除草文的主因。

露營夜間照明設備,是露營時夜間的必備的設備,目前主流的露營照明設備應該算是LED照明燈,因為它輕便且使用上較無安全疑慮,只要有電就可以大放光明!而相較本世紀新科技的LED燈,本篇介紹的主角汽化燈則是古老技術使用油料燃燒放出光明的照明設備。若想多了解汽化燈,朋友們可以自行去Google"汽化燈"關鍵字,就可以獲得許多資訊,小弟無需在此賣弄皮毛。會入手汽化燈是考量如果要到無供電營區時,可以不用多準備電池解決供電問題。

這次入手的Coleman 200A汽化燈俗稱小紅帽,會挑選這盞燈當我的第二盞備用的汽化燈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外貌協會...它紅通通的真的很漂亮。
  2. 老燈(1951~1983生產)用料比較實在,也比較不會壞。
  3. 構造設計簡單,自行維修容易。
  4. 網路上相當多的資源,方便保養維修。
  5. 自己超愛DIY後的成就感。
首先在網路上作了功課,完整了解這盞汽化燈各項知識後,開始在美國EBAY上找尋目標。由於我的目的是自用,並沒有特別要找尋NOS(註1)收藏級的燈,所以挑了生產年份(自己的生日年份),找了看起來外觀品項還OK,US$57價格也合理,不須跟別人搶標的燈就直接下單購買了。但是....運費超貴US$59,超過燈的價格。

在每日追蹤寄送處理進度10天後,終於收到了從美國來的包裹!在滿心期待的狀況下拆開包裹,也開始了為期約三週的燈具整理維修歷程。以下就開始一一紀錄故障排除經過。

◎燈罩破損
很不幸的原廠Coleman紅標玻璃燈罩在運送過程破了,美國賣家向USPS提出理賠申訴,中華郵政還派人到家中拍攝包裹裝箱與商品毀損的相片;並寄回給美國海關要判定責任歸屬,但整個申訴過程曠日廢時。在台灣自行購買台製燈罩時,聽從賣家也是燈友育凱的建議直接在PayPal提出交易申訴,申訴提出兩天後與賣家協調退款US$20結案。

◎燈架、油罐鏽蝕髒汙
使用檸檬酸、廁浴室用鹽酸進行酸洗除鏽,初步除鏽完成後用瓦斯噴槍烤過,降低再次鏽蝕機會。油罐內部則用鏽轉化劑處理,將生鏽處轉化成磷酸鐵物質,可避免再次氧化生鏽。
另外,這顆燈不知道賣家是從哪邊挖出來的骨董,居然整個下油管總成有一個泥壺蜂窩,真是太誇張了!

◎逆止閥、皮碗失效
逆止閥內鋼珠完全咬死失去作用,打氣用皮碗老舊打氣效率不佳,直接購買零件新品置換。在此要特別感謝一群玩燈的前輩賴桑、宗憲、富哥的專用工具與技術支援,拆下了已經滑牙的逆止閥完成換新品的作業。皮碗使用前須先泡過機油或針車油,一方面軟化皮碗,另一方面可以在打氣時增加氣密度,提升打氣效率。

◎逆止閥通氣孔塞住
這是花最多精力處理的一個問題,燈友提供了幾個方法處理
  1. 從油罐打氣孔處灌入WD-40並持續人工打氣。實際上打到手掌瘀青,一直還是無法將空氣打入油罐。
  2. 用空氣壓縮機將高壓氣體從油罐打氣孔或油壺口灌入。燈友小何熱情提供大型空壓機協助打高壓氣,但依舊沒解決。
  3. 燈友砲哥提出願意幫忙使用超音波嘗試處理,看看是否可以將髒汙清出,但因為寄出油罐給燈友前用了自己想出的土炮方法解決了這問題,所以不確定這方法是否有效。
  4. 土炮方法:自己突發奇想將油罐裝水(約1/4量),蓋上油罐蓋並拆掉逆止閥後拿去隔水加熱,同時在另一邊打氣孔也倒入水觀察,外鍋的水煮開後,觀察打氣孔中的水,如果從打氣孔底部開始持續不斷冒出氣泡時,表示已經打通任督二脈了。

◎上油管彈簧無法拆出
清理上油管時因為裏面積碳咬死,用了瓦斯噴槍燒烤油管後仍無法取出清理,最後只好使用暴力拉出彈簧的方式,以至於彈簧完全變形。找了盆栽整形用鐵絲,捲成彈簧使用,但後來因為另一個問題,又重新用銅線捲了彈簧。

◎油閥需開到2圈以上,才能點亮燈蕊
  1. 因為點燈時油閥需開到2圈以上,才能點亮燈蕊,燈友隔空抓藥說明可能是下油管有阻塞或彈簧長期被壓縮失去功能,造成油閥需要全開供油量才會正常。拆開清理後裝回,問題未改善。
  2. 後來自己研判可能是上油管原先自製的彈簧由於鐵絲太粗,造成流量不足。所以另外找了一段不用的第四台訊號線,中間的粗銅線將它捲成彈簧,取代原廠的那條彈簧。第四台訊號線外層的細銅絲網拿來包在自製的彈簧外側,取代原廠耐熱紙捲。處理後開1/4油閥已可點亮燈蕊。



◎火包蕊
發現重新處理好上油管彈簧後,燈點亮後會發生火包蕊現象。重新拆開檢查後發現上油管的通針孔螺絲鎖上時施力過大,造成螺絲斷裂油氣量過大,研判應該是造成火包蕊主因。只好購買新上油管置換。

處理完以上的所有問題後,當然輪到重頭戲 ─── 點燈!
經過燈友空中指導與幾次練習,終於很容易而且成功的點著了小紅帽!!!

因為燈是要用的,外觀傷痕、鏽斑我暫時不會去整理它了,其實我還蠻愛它這樣破破舊舊的,就是要這樣才有老燈的味道...。


註1:NOS為New Old Stocked的英文縮寫,意思是指該商品的狀態為未被開箱使用過的長期庫存品,骨董收藏家最愛此種物品狀態。

3/07/2013

無線充電介紹

因為女王去高雄義大出遊時不小弄丟了手機 "尿袋",於是自告奮勇地特地去了兩趟光華商場幫她買新的行動電源,會跑兩次的原因其實就是在猶豫要不要買新技術的充電設備....無線充電設備。

敗家總是會給自己很多理由,所以也不用解釋太多,直接看圖開箱吧!
這次購入的有支援 Qi 無線充電技術的 5400mhA行動電源,以及 Qi 無線充電板

充電板說明書、充電板貼保護貼說明及一張透明保護貼
充電板安裝完成!其實就是貼上保護貼並且接上專用電源線
供入電源為 12V 1A,轉出電源為 5W,運作時消耗電源為 10W,這表示轉換效能約50%而已...


這是另一個主角───行動電源,考量重量問題所以只買 5400mhA

空無一物的充電板

充電板感應到有支援無線充電的設備接近時,板子左上角會浮現藍色 LED 光圈
確實放上待充電設備時,光圈會往設備方向移動
光圈移動到設備正下方時就會開始自動充電(本圖尚未移動到正下方)
這是配合設備放置在右下角,光圈亦移動到右下方

這是配合設備放置在左下角,光圈亦移動到左下方


大家關心的是:到底充電時間會不會變長??
答案是不會的,因為充電板的輸出電流跟一般USB旅充其實是差不多的
所以並不會造成充電時間加長!













































































補充一些說明:
  1. 省掉了插線充電的那動作。
  2.  充電用 MicroUSB 孔經常拔插也是會壞,減少拔插次數也算是個好處。
  3. 如果資料傳輸與充電都走無線方式,對於未來一些防水 3C 商品的設計會比較容易。
  4. 目前多數充電板僅支援單一設備充電,市場上的可同時充雙設備的,其實等同於買兩塊充電板拼接。而我購入的這片充電板則是支援多設備排序充電,也就是說板上上可以同時放兩個以上待充電設備,板子會按放置順序依序一個個充電,不是同時充電。
  5. 充電時,充電設備一定要放置在板子上才能充到電。
  6. 充電技術有 Qi 認證之設備才能各廠牌混用,沒有 Qi 認證的無線充電設備跟充電板僅能在自有品牌的商品中使用。
  7. 電能轉換效能約 50% ~ 70% 之間。

心得大概就是這樣,如果還有想到再上來補充。








11/01/2012

能隨時玩樂才是重點---遊戲機舊換新

PS3這部遊戲機從2008初擔任生日禮物進入我的生活轉眼間也四年半了。在小R還沒出生前的那10個月,與女王同歡,和好友同樂,很盡責的陪伴我度過許多美好時光。但在小R報到後,雖然會爭取片段時間開機玩玩,但多數時間仍是冷落在角落。

最近這半年小孩大了一些,慢慢他也有機會接觸遊戲,玩遊戲的時間也慢慢的增加。偏偏這台PS3初代機算是PS3各代機型中問題最多、最不穩定的一批。經歷過韌體更新造成藍光機掛點,或是發熱問題造成主機板晶片脫焊死機,網路上災情連連。這個夏天的開機讓我心驚膽跳,因為主機太熱的狀況很容易發生。才開個10-20分鐘散熱風扇已經發出怒吼全速轉動,玩過許多主機從沒必要特別禮遇機器的經驗,對這台PS3居然少則電風扇伺候,多則要開冷氣才能讓他的風扇噪音稍稍降低。於是慢慢地只要天氣太熱,雖然想玩遊戲,但想到為了它要多耗用許多電力,則還是選擇不開機。

就在萬惡的索尼在10/19開賣新款的薄型PS3,宣稱體積更小、更輕、更省電,我心動搖了!開始考慮把這台初代機二手賣掉,重新買台新機。正當還在思索時,網路上傳來某店家的舊換新活動...。

   

這對算是天大的好消息,評估以下一些因素,最後決定把初代機搬去換台新機器!
  1. 初代機可以玩PS2,新機種無法玩PS2遊戲;但是其實自己手邊的PS2還活著,所以這個功能可以不考慮。
  2. 初代機內建讀卡機;問題是用了這四年多讀卡機我只用過2-3次,所以可以忽略。
  3. 初代機是吸入式光碟機,偏偏個人對吸入式裝置非常厭惡,因為故障排除相當困難,SO...
  4. 初代機外觀較美;這小弟也相當認同,如果初代機外觀是100分,那其實新機種我覺得勉強算60分,但買遊戲機是為了玩,雖然如果兼顧美觀很好,但二擇一我選擇實用。
  5. 初代機可以破解;我手上遊戲不多,但也都是正版片,遊戲也玩不完,破解對我無意義。
  6. 可以拋開老舊故障的未爆彈。
  7. 配件中本來無震動把手,汰換後升級為震動把手。
  8. 硬碟空間由60G升級為250G。
綜觀以上分析,再加上折舊問題,其實已4,000元二手賣給店家其實算是划算。已經下了決定後把資料備份;機器打包好就直衝店家進行換機。

店員接手機器後,先做了一些換機手續說明,另外表示為了確保二手主機為正常主機,主機需做2-3小時的連續開機測試。

於是主機就現場開機進行良品測試。其實店家也不會特別去操機器,就是一片遊戲放進去後一直開著機,想到就去玩遊戲。其實蠻像日常玩遊戲時的狀況。經過2小時後,店員說機器正常沒問題,緊接著又填了些資料,完成賣出中古品的手續後,當然就是入手新機器。以下是回到家後的開箱照:

體積真的小非常多,重點是重量讓我同一隻手從店家提回家途中,根本不需要換手。

 光碟機上蓋上有同色浮刻PS3的字樣,驗明正身。

 電源開關變成是實體按鍵,真的還是比較愛初代機的觸控按鍵。

 因為光碟機由吸入式改為機械式,所以另一顆實體按鍵就光碟機開啟的開關。

 機身上原先紅綠配色的小PS Logo改為單色,而且不能旋轉!!!這樣主機直放時怎麼能看....

 USB插槽也因為Cost down減少成為兩個,不過還是夠用啦!

 主機正面外觀,算是中規中矩,沒啥特色。

本來以為光碟機蓋是上掀式,結果拿到機器才發現原來是滑動式,算是出乎我意料的設計,也比較方便擺入高度稍矮的櫃子中。

反正就是讓我想玩遊戲時不用顧慮太多,美醜其次~~~
............
............
............
............

「辛苦了!感謝過去有你,希望未來的主人可以給你更好的工作環境。」----給PS3初代機


後記:
  1. PS3的備份功能說實在蠻憋腳的,一堆網路下載的遊戲更新資料都無法備份,再加上PlayStation Network的連線品質,讓我光GT5的更新檔花了近6個小時才下載完成(有祭出 PS Proxy狀況下)。
  2. 新型PS3的"熱力"果然大減,其實光看外觀就會發現散熱孔少了非常多,而實際動作時散熱孔發出的熱氣也降溫許多,機體也僅溫溫的感覺。重點是整晚聽不到風扇聲,反而只聽到光碟機啟動時的轉動加速聲,這結果令人非常滿意,也彌補放棄初代機時的不捨感。

7/04/2012

反射式鏡頭中的佼佼者

識有反射式這類別鏡頭,我早已遺忘是發生在何時。但是對於邂逅這次入手的 Minolta 250mm f/5.6 這鏡頭的時間,我很明確可以的可以說是在七年前,那是個人步入數位攝影的元年。

反射式鏡頭大致上擁有以下特色:
  1. 通常是望遠或超望遠焦段鏡頭,不少天文望遠鏡頭是此種設計。
  2. 相同焦段與鏡組設計相比體積較小,重量較輕。
  3. 固定的光圈值。
  4. 多為無自動對焦機構。
  5. 成像品質通常較鏡組設計之鏡頭低,有二線性現象。
  6. 焦外散景呈甜甜圈狀。
通常攝影者會想買這種鏡頭,通常是為了它的體積、重量與最具特色的散景。目前版面上這兩張照片是手上一顆 300mm 的反射式鏡頭拍攝,善加運用它的散景,來凸顯、強調攝影主題,可以呈現出相當不錯的視覺感受。

 


但這顆 300mm 鏡頭其實是在我遍尋不到價格合理的本文主角: Minolta 250mm f/5.6 的替代品,而該鏡頭在入手約兩年後,就因為鏡片脫膠宣告不治。後來雖然斷斷續續在各網路拍賣賣場找尋主角,但始終無著落;這幾年也慢慢淡忘這件事。而一個月前巧遇我過去的攝影老師,看到他最近作品中出現了 Minolta 250mm f/5.6 的成果,卻又喚醒了重新尋覓的念頭。但也因為這契機,讓我在美國 eBay 找到了它!!從看到拍賣頁;確認二手鏡頭狀況,到點下購買按鍵,應該不到三分鐘吧?因為價格實在算是過去看過的價格中十分合理,經過約不到兩周的時間,前後兩件包裹寄到我手中(因為賣家作業失誤,漏寄一些配件,所以有第二件包裹)。

兩件經由美國USPS國際快遞到台灣包裹,其實就以單件包裹而言寄送時間約五天而已。



右邊第一件包裹拆開僅包裝鏡頭本體。左邊扁形包裹拆開則有兩件物品,原先在網路上與賣家確認時,以為只有原廠 ND4 減光鏡,結果似乎多了些東西,這算是意外驚喜嗎?



拆開氣泡布,這件事這次開箱主角 Minolta 250mm f/5.6,外觀並未有太誇張的傷痕,以這種有點年紀二手鏡而言算還不錯。



這館鏡頭本體為 M42 Mount,賣家寄出時上面加裝著 M42 to Nikon 轉接環。



鏡片狀況可以說非常好,鏡頭蓋為金屬螺旋蓋,現在應該是買不到全新的這種金屬鏡頭蓋了。



另外兩包拆開,真的是大驚喜!除了賣家說的 ND4 減光鏡外,原來還有皮製鏡頭袋以及 M42 to Minolta 轉接環。





為什麼會下「反射式鏡頭中的佼佼者」標題呢?其實簡單來說,這鏡頭在同類反射式鏡頭中的成像品質算是上乘,也因為這原因二手市場上流通不多,即使有價格也被炒得過高。其實如果單純只是要拍焦外出現特殊散景效果的照片,只要在鏡組式鏡頭前貼上一片圓形紙片即可。但是別忘了這顆同時擁有了輕便望遠鏡的功能,未來的相片中應該會陸續出現這支鏡頭的成果囉。